矢志创新 加强材料科技顶层建设

环保科技网 rwddl8 2022-10-13 10:19:00
浏览

  (作者:喻江)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新型高性能材料与信息、生物、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加速融合,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撑。新型高性能材料技术成为材料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材料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在新型高性能材料技术方面涌现了一批顶尖科技人才,为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而周涵便称得上是中国材料行业领路人之一。

  “创新决定我们飞的多高,质量决定我们走的多远”,作为中国知名新型高性能材料专家,周涵始终是这样坚信,也如此践行着。在攻读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周涵学习了大量关于材料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多项相关实验和探索性研究。但为了更深入探究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助力材料技术的核心突破,她毅然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最终取得博士后研究员资格。在整个读博期间,周涵的个人能力和行业前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紧跟材料行业科研发展新趋势和技术发展新方向,多年如一日埋头科研,并作为第一发明人成功发表多项技术专利,如《利用生物质模板制备自掺杂氮分级多孔氧化物的方法》《一种微波辅助液相剥离层状材料制备二维纳米片的方法》等,为材料行业提前抢占发展制高点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拓展了材料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和市场前景。截至目前,她的多项发明已经在市场被广泛应用推广,不仅为企业带来技术壁垒,提高了新型高性能材料的产出率和速率,更为企业创下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uploads/allimg/230912/1020192E6-0.png

 

  在新材料领域,二维材料由于其原子级别的厚度、纵向尺寸以及在电学、光学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异特质,得以在催化、能源、电子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为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而如何从二维纳米片的层状材料前驱体中将其剥离,获得高质量的纳米片一直以来是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截止目前,层状材料的剥离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和液相剥离法,然而这两种方法虽然存在普适性好、操作简单和尺寸大等优势,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如产率低、速率低、基底的附着等问题,导致其不适用于大规模合成及实际应用。为解决这一行业发展难题,周涵积极开展二维纳米片基础研究和应用,准确把握问题成因机理和内在演变规律,着眼于提高液相剥离制备的二维纳米片的结构与化学稳定性,不断优化制备工艺和控制制备条件,携手科研团队发表专利《一种微波辅助液相剥离层状材料制备二维纳米片的方法》,引发业内轰动与持续关注。

  《一种微波辅助液相剥离层状材料制备二维纳米片的方法》通过将层状材料前驱体粉末与液相介质在研钵中湿磨,再以相同的液相介质将湿磨混合物洗涤转移至微波反应管,进行微波辐照。在微波辐照后,通过洗涤过滤微波混合物,收集滤膜并将其离心分离,得到上层清液纳米片分散液和沉淀即分离的未剥离相,最后利用将所得纳米片分散液过滤并收集滤膜,真空干燥获得纳米片粉末。该项技术实现了通用、快速、高效剥离多种层状材料,且制得的纳米片超薄、尺寸大、剥离尺寸减小,具备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为电子、催化、传感等热门领域与材料行业的融合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靠材料支持,开辟了基于微波辅助液相剥离层状材料来实现制备二维纳米片材料的新路径。

  科技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科技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科技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潜能的群体。周涵凭借在业内的权威学术地位,多次受邀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如她曾参加2016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MRS) Spring Meeting, 249th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 256th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等。在会上她积极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市场,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并重视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传道授业,探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多元化支持,推动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砥砺前行,成为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由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工作以及行业突出贡献,周涵摘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荣誉,因此说周涵是业内的一面旗帜也并不为过。

  多年来,周涵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行业精益建设,为中国新型高性能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引领支撑作用。周涵坚信材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环保可持续发展是行业持续进步的关键,她的不俗远见和敏锐洞察使得新型高性能材料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在周涵的引领下,材料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