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国:雄安新区建设者的绿色野心
赵建成很高兴地发现,他在2017年种植的树苗现已长到约三到四米的树种。现年59岁的赵先生来自中国北部河北省雄安新区的一个村庄,该村庄距离北京约100公里。在中国宣布2017年建立雄安新区的计划后,这位前农民工回到了家乡,帮助新区的建设。那年下半年,他和他的同事在那儿种了第一批树。赵说:“我几乎可以说出这里生长的所有200种树木的名称。”他补充说,由于环境的改善,该地区发现了更多的鸟类。截至今年4月,已经种植了超过2000万棵树木,占地27,000公顷。雄安镇的规划面积为1,770平方公里,是紧随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新区域。它旨在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榜样。根据发展计划,包括总水面超过250平方公里的白洋淀在内,雄安新区的70%将被水或树木覆盖。到2035年,雄安将发展成为一个绿色,智能,宜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层现代化城市。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彭旭庚表示,包括桃,梨和苹果在内的大约60万棵果树可以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花蜜资源,以及许多其他种类的花蜜。可供它们筑巢的合适树木。在雄安,每棵新种植的树木都有自己的QR码ID,其中包含诸如产地,树冠直径,高度以及种植者和管理者名称之类的信息。所有信息都将被记录并收集到数据库中,这可能对全球树木和森林的研究有所帮助。现年32岁的黄学晨四年前来到雄安市参加了造林项目,现在担任CXG生态建设公司的高级业务主管。黄说:“看到这里的森林崛起,我感到很荣幸。”Huang来自河北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2017年,塞罕坝造林社区获得联合国地球冠军奖,以表彰其对恢复退化景观的杰出贡献。他说:“优先考虑绿色发展,雄安将成为继塞罕坝之后生态发展的又一个例子。” 结束语